7月16日,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,宣布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,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。
通知里还有这些防控要求:
登记观众信息,检查体温,未戴口罩和体温37.3度以上者不得进入。
全部采取网络实名预约、无接触方式售票;实行交叉隔座售票,保证陌生观众间距1米以上;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%。
安排专人做好现场管理,监督进入影院区域的工作人员和观众必须全程佩戴口罩,对号入座。
电影放映场所原则上不售卖零食和饮料,影厅内原则上禁止饮食。
电影放映场所减少放映场次,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,控制观影时间,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,延长场间休息时间,对影厅充分清洁与消毒;不同影厅错时排场,避免进出场观众聚集。
2019年,全国票房总收入642.66亿;观影人次达17.28亿;反观2020年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让整个行业的开端变得异常艰难。但特殊时期,带来了磨练也带来了机遇。过去几个月,国家电影局出台多项措施,号召做好用户居家观影网络供给,协调财政部、发改委、税务总局等部门,研究推出免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其他财税优惠政策。
2020年,影院想要“满血复活”,除了用好用足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外,或许也应该思考在复工之后如何迅速自救,做好营销策划活动。
①电商输血,拓展线上业务场景
电影企业可以与相关平台进行密切合作,搭上促销的“顺风车”,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。比如消费券买票、积分+优惠金额购票等形式,增加买票渠道,吸引更多观众。
②异业合作,多行业共同引流
影院还可以加强与线下商铺的异业合作。比如可以把餐饮店、饮料店等作为人流引入点。此时,影院可以提前与方圆3000米以内的商户进行洽谈,以优惠券置换、凭用餐小票打折等方式,在双方平台上预热宣传,刺激用户的消费欲望。
③创新营销,多种推广方式相结合
套票推广:几部电影联合推广,或者一部电影同时出售几张票。比如情侣套票,全家套票。这种合作模式,在很多电影院中广泛被运用。
套餐推广:在出售电影票的同时,与卖品相结合,刺激两方收入的共同增长,特别适用于很多票房很高,但是卖品水平一般的影院,通过联和促销,在提升卖品的同时,对票房提升也会有促进作用。
赠品推广:商家还可以推广影城卡,比如办卡即可获得价值299元或199元的礼品一份,来迅速实现资金回笼,缓解疫情期间带来的损失。
④自建票务平台,打造私域流量池
如今,一方面90后和00后早已成为电影院观影消费的主力军。而线上购票也是绝对大多数年轻人的首选。
另一方面,第三方在线票务平台已经走向成熟,并通过整合资源,补贴等不断蚕食线下影城的售票空间。这一现象,在团体票的购买上尤其明显。许多企业单位已经开始在第三方票务平台上,为员工购买通兑票,而减少了与线下单个影城的合作。
因此找准影城品牌差异性,自建票务平台迫在眉睫。其次,票务平台自带天然流量,同时也为大数据营销和后续服务提供经营决策。自建票务平台,能更好的了解用户的观影需求,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,能及时调整影院排片和卖品搭配组合,提升影城收益。
其实,在电影院闭门不开的这几个月里,大家还是比较期待影院早点开门,把春节档的影片赶紧放映出来的。所以,影院要积极复工筹备,做好防疫安全措施,在安全的环境中把失去的时间和进度一点点弥补,在下半年的经营中创新营销,厚积薄发。